作者:陈俊彦 年级组:高中组 更新时间:2018-01-23 15:35
我用手机约了一辆专车,便坐在长椅上等候。不久,一辆车停在附近,司机张望着,像是在寻找着什么。我对照了一下车牌号,没错,这正是我所预约的车。走过去做了交接,坐到了车上。“去哪儿?”司机问道。听了我的回答,他立即将导航上的目的地更改了,又放回原处。根据导航的提示,车慢慢向前开去。我戴着耳机,听着音乐,想要放松一下,无意间望向导航,却渐渐有些恍惚了……
导航仪时不时地提示着,司机在它的指引下驾驶着。
导航,作为一种实用的智能电子辅助设备,已经普遍地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许多便利。导航是一种对于地图的拓展和有效利用,它以地图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后台服务器等对路线进行合理规划,力求让使用者能在尽可能少的耗时中达到其出行更加快捷的目的。宽泛来讲,想来也应属于人工智能在人类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范畴。然而,作为新兴科学技术成果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导航显然也同所有技术一样,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一方面,我们所通常能够直观看到的,是人们在出行交通上充分利用了导航相对精准和方便的优势,即使遇到不太熟悉的路段,也能凭借导航较广的地图区域和引导来进行驾驶,从而进一步地接近目的地。这确实是导航的成功应用。但在另一方面,如果每个人驾驶时都仅仅依赖于导航,就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首先,从导航本身可能存在的功能性缺陷上来看,其地图的准确性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导航系统是否可信。地图的实时状况监测和更新其实是制约导航系统自身如何持续发展的一大技术瓶颈。地图是依据当地目前的真实情况而绘制出的一种直观清晰的图像,它主要涵盖了地区所处区域、四通八达的各类路网、道路附近的大致建筑物分布、桥梁及隧道与公路的连接等。之所以我认为地图对导航系统有如此重要的影响,是因为路网的复杂性以及交通状况的多变性导致了路况监测很难做到较高程度的实时反映;而由于政府对道路的不断规划和建设,原先的道路结构被破坏和重组,技术人员若重新进行勘探测绘以保证地图的准确性,则既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又需要许多时间来进行计划的实施,在这过程中,道路仍然在变化,之前的努力实际上仍是徒劳;目前的车载导航都是靠GPS技术进行定位的,但是GPS定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太大了,不能100%定位,需要经常升级,而升级的费用算来不低,用户需要承担更大的经济负担,这就无法控制其带来的消极影响。
其次,从对用户带来的影响上来看,如果用户习惯性地使用导航,可能也不利于用户自身。我们知道,人对工具是会产生依赖性的,就如同学生容易对电子产品或者解题软件产生极度的依赖一样。用户若长期使用导航,也难免会逐渐绝对地信任和依赖导航,这实际上十分可怕的。依靠导航,即使并不熟悉周围路况的人也能驾驶车辆四处穿梭,甚至能够到达目的地。有人可能会说:“这很好啊!”可是,试想一下,这并不是完全是人在驾驶,人是听从于导航的,导航根据他装备的强大数据库能够帮助人找到路,而人本身是找不到路的,他下一次重复相同的路线时,也不一定就能记住这条路呀!如此看来,人们不都成“路痴”了吗?既然这样,人们对路况的记忆能力下降了,对空间的感知辨识能力削弱了。谁又能说这是科技真正地在帮助人呢?我想只能说是科技在迅猛地继续发展,而人类的能力却渐渐减弱,甚至丧失了吧!导航让人“迷路”了,这样看来,岂不悲哉?
因此,请看清科技吧!人工智能毕竟是人类的工具,我们都应合理利用它,而决不能依赖于人工智能的强大功能,让我们人类自己成为人工智能的奴隶。我们决不能让人工智能取代人类智能。
下车后,我问了问司机:“您还记得这段路吗?”他迷茫了,我微笑着,笑得很苦……
指导老师:黄思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