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桃花源
或许在我心中,是没有桃花源的。
删繁就简的平淡日子,也有不曾蹉跎的时光,并伴随着油墨气味的试卷,堆叠成塔的讲义和习题。
俨然的黑白分明。
也习惯了无论阴晴,只是低头匆匆赶路,偶尔累了歇一会儿,又频频垂头看表着急。
学了几句古文,“忽逢桃花林,夹岸数十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平平仄仄的韵脚,惹人弥漫出一段绝美的想象,以及悲愤与愁思。我知道,这只是陶渊明凭一己之力拉扯出的幻念,十分遥远。
念着《桃花源记》,我合上双眼,面前的景象清晰下来,老远就听闻鸡鸭的叫唤,狗吠蝉鸣。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宽阔的土地上,错落有致的草屋跃入视野,几间农舍的烟囱上,还缭绕着温暖的青色炊烟。举目而望,一片片耕种的田地里,随处可见的农人扛着锄头,牵着牛犊,不紧不慢地走进自家的稻田。他们脖子上挂一条毛巾,哼着嘿呦的调子,开始劳作起来。泥泞的小路上,垂髫小孩正蹲在中央,用手指去泥土里挖蚯蚓。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人们为逃离腐朽与黑暗,愿来到此地。这里生活平淡、简单、重复,但依旧美好而安宁。所有人都相信,这儿是世外桃源。
心中忽然纷乱起来,那些《桃花源记》里美丽的片段,似乎都变成一个个有些模糊的瞬间,我试着伸出手去触摸,却发现它们从我的指间流淌而去,不留痕迹。这时,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也是向往那个桃花源的,我也想留住美好。
于是心中慢慢勾勒出那个绝美之境的样子,我开始有点相信,桃花源的存在。
又过了些时候,无意间散步到一处草木纷繁的地方。茂盛的野茅,散落各处的野花,平淡地描摹这日子,悠然自得。我想起那处胜境,大概,里面的一切,都是这样平淡自乐的吧!再往里走,草色愈加浓郁了,深浅的绿连成一片,生机勃勃地摇着。我站在清晨的微风里,想,桃花源也会有和这一样的风吗?那个世外桃源,也会有绿成一片的草色吗?
那里的人,既然生活安详宁静,那么我就有理由相信,桃源也是有风吹草曳的。我停住了脚,往更深处看,它们不为所动,也许,草木的尽头,就是桃花源呢!如果继续走下去,恐怕我就是那个“便舍船,从口入”的渔人呢!
我慢慢退出此地,豁然地,心里却敞亮开来。如果是平淡单调的日子,为什么不可以过得简单而安宁?如果是黑白分明的时光,为什么不能改变成干净和美好?
烦躁、浮躁的心情一点点平静下来,我静静地观察着周围,花猫伸着懒腰、对面阳台上晾着的咸肉、骑三轮的白胡子老翁、玩玻璃弹珠的小孩……这些宁静、朴实、美好的场景就在身边,一点也不曾远离,正如桃花源中。
以前忙碌于自己的世界里,竟什么也没发现。
我不再去向往那个“桃花源”了。那个绝无之境,已经是千年之前的事。现在就是值得停下脚去发现每一刻,不要在自己的世界中迷失了方向,不要因在平淡重复的日子中而忘记了怎样去生活。平淡中,那些宁静、朴实、美好依旧在那里闪耀。
就让我们相信,那“桃花源”,就在心中,无论身处何处,要记得胸膛里,存在的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