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钰铃 年级组:九年级组 更新时间:2017-08-10 19:24
读水浒有感
三十六天罡临化地,七十二地煞闹中原。
——水浒传
今年暑假有幸拜读施耐庵的《水浒传》,翻开墨绿色的书面,细细抚摸着泛黄的书页,仿佛来到了战场,刀光剑影,英雄人物。我心中有两个挥之不去的问题:何为忠?何为义?
忠,尽心于人曰忠。既是对自己的国家友尽心尽力,始终如一。晁盖遇险,宋江排除万难舍命救他,这便是对友的忠;林冲的妻子在高俅之子的各种威逼利诱下,坚贞不屈已死明心,这边对家的忠;在面对敌国的高官厚禄,水浒好汉们仍然一心为国,奋勇杀敌,这便是对国的忠。现代社会有很多的人明忠也愿行忠,但却很少人愿行义。
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临危不惧。有人会问他们怕死吗?当然安怕可他们为了自己心中所想的那份真理,渴望百姓可以不受贪官污吏的支配,可以安居乐业的心理,早将生死度于外。他们为君子,为小人所不能理解的,如书中的高俅、童贯那般为了利益将自己的良心给丢失,收刮民脂民膏、纵容手下谋暴利。甚至不惜诬陷梁山好汉,至国家于不义。
我清楚的记住黑旋风李逵,为人鲁莽,做事不经大脑思考,可却是这样一个头脑简单,经常弄出人命的他却将忠义两字展现得淋漓尽致。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为兄弟身陷险境,与兄弟生死同,一诺重千金。
忠义两字渗透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忠义的民族,当年日本侵华,在我们的国土上肆意妄为,烧杀抢虐,多少正气凌然的革命烈士们用他们的铮铮硬骨满腔热血为我们建起一座钢铁长城。董存瑞舍生取义炸碉堡,黄继光弱小身躯挡枪雨。他们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他们践行了何为忠义,不亏我中华好男儿!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是我看到结局所想到的,高俅等人因无能且贪财利用梁山好汉们的忠心定天下,最后还将宋江等人毒死。我为宋江不值,宋江大可以起兵造反,甚至改朝换代。可是他却因自已的忠断送生命,我想这是他表中以的一种方式吧。可惜这场轰轰烈烈的农名起义如昙花一现,在生命重最璀璨时夭折死亡。
盖上这本书,心中懵懵懂懂的有了答案,转身离去,破旧的收音机依旧放着当年的《好汉歌》:“路见不平一声吼那,该出手时就出手哇……”只是英雄如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