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杨梓 年级组:六年级组 更新时间:2018-04-02 11:53
说起我的第一次,真是五花八门。最惊骇的当是第一次走丢。
4 岁那年夏天,妈妈带我去西安。妈妈在宾馆办理手续时,我看见旁边的一个“门”开了,从那里面走出来几个叔叔阿姨,那像个方块的“房子”,挺明亮的,还有有趣的大镜子,门一边的墙上有块闪着红色光亮的小牌子。我想到这房子里看看,就跑了进去。刚刚看完,想出来时,那“门”从两边往中间慢慢地关上了。我出不去了,就我自己在里面,马上害怕起来,眼泪也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很快,“房子”往上“走”了!我更害怕了:坏了——我走丢了,也不知会到哪里!妈妈也一定焦急万分了。里面的小牌子的红字闪到“4”的时候,“房子”停了下来,门开了,我刚想出去,一看不是刚才和妈妈待的地方,一大姐姐走了进来,问我:“小朋友,你怎么自己在这里呀?”我看见大姐姐很关心我的样子,就忙说:“我没进过这里,想看看,进来后就关门出不去了。”大姐姐又问:“那你在几楼进来的,和谁来的啊?”我告诉了大姐姐,她说:“我送您到一楼找你妈妈吧!”
我不再那么害怕了,忙说:“谢谢大姐姐!”大姐姐说:“乖!小朋友,姐姐告诉你,这是电梯……”我才知道这“房子”的名字,很感谢大姐姐。很快,电梯的门开了,我看见妈妈正在紧张地找我哪。大姐姐见了,问我:“小朋友,是你妈妈吧?”我点着头说 “是”,又说:“谢谢大姐姐!”大姐姐笑着夸我“很勇敢”,接着告诉我“你还小,再出门别离开妈妈呀”。妈妈连声道谢后,搂住了我,像是怕我再走丢似的,好一会儿没有松开。
我记着大姐姐的话,记着大姐姐的音容笑貌。再出门的时候总会想起大姐姐,也就再没有走丢,心里不止一次次地感谢大姐姐。
【总评】这是一篇总结自己,予以小读者和大读者警醒的有意义的作文。第一次走丢,有故事有情节有思想,写得有现场感,有心理活动,予人感动、感悟。一、题目醒目。紧紧围绕“走丢”,开头、主体和结尾都不离题跑题。二、结构简单,叙述清晰。一件事一大段一气呵成,紧锣密鼓,现场感很强,予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三、语言流畅,比喻新颖.风格活泼。四、开头简练,结尾升华感恩主题,并呼应开头。
(指导与荐评教师 杨福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