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梓耀 年级组:五年级组 更新时间:2020-06-04 15:06
一、问题的提出
打开《现代汉语词典》,我们发现大多数汉字经常不止一个义项,如“打”字,其义项多达25个。为什么会出现一字多义的现象?汉字的众多义项有哪些类别?怎样才能确定汉字在语境中的正确意思?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展了调查。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或报刊,查看《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
2.在网上查阅资料及论文。
3.归类相关知识、总结归纳。
三、资料整理
1.一字多义的来源:汉字造字之初,一般只有一个意思,这个意思就是词的本义。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有限的字词无法表现日益涌现的新事物及新思想,所以字词的意思也就不断地丰富,以便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相关的内容,这就是一字多义的来源。
2.一字多义义项的类别
(1)基本义:词的本义一般指词最初的意义或最常用的那个意思,如 “兵”最初意义是兵器。
(2)引申义:从基本义发展出来的,同基本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的意义。如“深”的基本义是从表面到底部或从外面到里面的距离大。它的引申义有:深奥,深入;深厚等。
(3)比喻义:词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
(4)假借义:古文中常常出现通假字,指本应用通的那个字,使用时假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字去代替它的现象。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说”通“悦”,愉快的意思。
3.一字多义生活实例
(1)“海”字
A基本义: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如:东海,渤海。
B引申义:大的。如:海碗,海量。
C比喻义: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的事物。如:人海,火海。
(2)“便”字
中国人普遍很客气,明明很丰盛的酒席,对客人也称是“便饭”。有一次,一名外国客人看到中国主人准备了如此便饭,竖起了大拇指,赞美道——“这是一顿大便饭!”此言一出,全桌的中国人顿时没有了胃口。
在此例中,外国人在“便饭”前加了大字,“大便”的意思与“便饭”的意思大相径庭,所以闹了笑话。
4.掌握一字多义的法宝
(1)充分了解字词的义项,并联系语境做出选择。将选择的义项带入句子中去读一读,看是否语义通顺,表达准确。
(2)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多使用字典。在扩词练习中尝试从字的多种意义上组词,从而实现对字的多种意义的全面了解,还可以多找一些多义字的习题做练习。
(3)生活中多阅读名著,关注时事新闻,增强对字、词及运用场景的积累,扩宽视野。
四、研究结论
1.汉字一字多义现象非常普遍,通常由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组成。弄清楚汉字各义项之间的关联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汉字的意思并准确使用。
2.虽然一字多义掌握起来有难度,但只要我们多了解、多积累、多阅读,就一定能学好。
指导老师:袁云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