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宝莹 年级组:五年级组 更新时间:2017-09-09 11:10
记得小时候我总爱闹觉,妈妈总是哼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三字经》,哄我睡觉,我便在这美好的韵律中进入甜甜的梦乡,在我很小时候,便会奶声奶气地背诵《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虽然并不知其中的意思 。
9月3日,我聆听了昭文作文先生方珑杰博士开讲的“孔子与他背后的春秋”讲座,对历史和国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刻买来方博士推荐的《论语》翻看了起来,我仿佛打开了一座宝库,发现了世上最瑰丽的珍宝。孔子说的“孝悌”告诉我们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怎么理解这句话 孔子说:“在父母面前,始终和颜悦色很难。有事情,年轻人去帮着做,有了酒饭,让长辈吃,难道这样就是孝吗?”这是我第一次发现原来孝顺父母,不单单是好吃的让先吃,好东西让父母先用,最重要的是对父母怀有敬重的感情,最难做到的是对父母和颜悦色即“色难”。想想自己经常对父母发脾气,真是太不对了,而且,现在不但是我,许多小朋友都是这样,经常对大人出言不逊,大家真的都应该看看《论语》,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行而有余力,则以学文。”先孝悌再学文,把孝悌的仁德修养放在首位!《三字经》里的“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应该也是这个道理吧!
《论语》中也一直提到,孔子说:“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比于是。”——君子假如离开了仁德,如何能成名呢?君子是连吃一顿饭的功夫也不能违背仁德的,即使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仁德去做,在流离困顿的时候也必须按仁德去做。 原来就是《三字经》中所说的“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孔子说:“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少说多做,坚守诚信,对人广施爱心,亲近仁德之人。而《三字经》里的“性相近,习相远”正是《论语》中孔子所说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意思是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环境的影响才相距甚远了。”所以,我一定亲近仁德之人,结交上进的朋友,自己也努力做一名品德优秀的小学生。
我觉得打开《论语》,就好象打开了一座盛满瑰丽珍宝的宝库!我更如痴如醉的爱上了经典阅读,在阅读的同时,我也学习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吸收了我们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